网络仲裁也就是互联网仲裁已逐渐走入金融企业贷后管理时代。
所谓网络仲裁(互联网仲裁),指的是利用网络技术,加专业的法律条款解决金融企业争议的方法。在互金坏账率高企的当下,这一行也跟着吃肉喝汤。
在线仲裁致力于仲裁服务和法律服务的技术创新,以大数据+AI+仲裁为核心基础,构建“专业、高效、经济”的网络仲裁服务体系,为快速解决民商事纠纷提供全套方案和全流程服务。
随着《仲裁法》的进一步完善和普及,在金融行业很多借贷合同中,很多消费金融公司会把“万一发生纠纷不能解决,由法院最终裁定”的条款,已改为“由仲裁机构最终裁定”,由此可见仲裁这种解决纠纷方式受众度越来越高了。
网络仲裁(互联网仲裁)的发展历程
2019年我国共有180多家线下仲裁机构,但在当时开展网络仲裁业务的并不多,仅有十几家左右,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在政策引导下开设的。
其中广州仲裁委做的最早。2015年3月,广州市仲裁委成立了我国首个网络仲裁(互联网仲裁)服务平台。
珠海仲裁委、哈尔滨仲裁委、保定仲裁委及海南仲裁委也紧随其后,开展了线上仲裁合同纠纷业务。
需要注意的是,当时网络仲裁仅支持互金行业,例如消金、P2P、现金贷、助贷以及汽车融资租赁等业务。
是否所有金融机构都能直接对接网络仲裁机构?
网络在线处理案件的网络仲裁程序,需要经过仲裁委前期的一系列考察,首先需对该机构的技术能力、公司规模、运营模式,做出整体尽调并制定相应标准,只有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,可以将自家的金融纠纷案件,对接给仲裁委,形成一个网络仲裁机制。
很多P2P、小贷这样的平台,前期是需要对接诸如仲法网、易保全、法大大这种第三方机构,做一些数据保全、数据存证服务,等到整合完整数据产业链后,才能将案件对接给互联网仲裁机构。
“仲法网”是直接对接贸仲的仲裁系统,和法院的底层系统是相通的,所以客户把案件对接给我们,就相当于对接给仲裁委。